《长白山诗词》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依托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

 
来源:长白山诗词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课程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载体之一,是文化筛选的结果,也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因素[1]。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凸显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作用。基于地方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地方文化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的重要途经,更是地方区域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途径。 1依托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意蕴 1.1 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本土价值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中国与朝鲜边界,具有丰饶广袤且独特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长白山的火山地貌景观和植被垂直景观是首批纳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长白山曾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多次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长白山是吉林省自然资源的重要宝库,还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1.2 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价值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貌、森林生态系统、满族文化等都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现存并且发现的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和医学价值的植物有106科333属613种”[2]。这些资源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展现形式均可适当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之中。学生对长白山特色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学习对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总之,长白山特色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校本价值,“有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形成”[3]。 2依托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路径 2.1 坚持协同建构,确保课程规划的整体性 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蕴含丰富且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是学生、教师、课程和环境等课程因素相互协同的过程”[4]。协同建构校本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课程规划的整体性。长白山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始终围绕国家的整体性培养目标,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线,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使命,体现素质教育的改革导向;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三级课程资源,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其次,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校本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学生整体的学习需求”[5],考虑学生培养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既要有基础性课程,还要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课程,确保课程结构清晰有序、层次分明,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需求。 2.2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校本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 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转化为教育资源。从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需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应重视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剖析其具有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筛选和敲定核心和关键的教育内容。其次,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明晰不同教育内容反映的教育价值不同。最后,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应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性、标志性特征[6]。 2.3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研发质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的关键是专业建设,而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挑战莫过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7]校本课程建设的内涵包括课程规划设计、课程方案的落实和课程项目的评价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宜性等特点,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教师是影响校本课程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条件。对此,长白生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点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对课程资源筛选、分析与整合的能力。长白山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但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适合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中。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筛选、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捕捉课程与学生之间生长点的能力,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同样资源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内容应存在差异。最后,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执教能力,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热情,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培养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学生。 2.4 构建多元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构建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提升校本课程的教育质量。应尊重和重视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坚持多元的评价体系,秉持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让地方区域文化和资源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来源。要重视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为学生创造体验、操作和评价的机会和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评价不同,地区校本课程的评价应侧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经验的梳理和整合。 3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效落实以及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校本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学者和学校深入辨析和研究的内容。地方校本课程具有传承地方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等功能,基于长白山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施校本课程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开发。 [1]袁凤琴.论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及原则[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25-229. [2]刘丽杰,尹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J].新农业,2020(4):31. [3]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5-226. [4]郑志生,邬志辉.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审视及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8):53. [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6]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5-8. [7]曹海敏,储丽琴,郭培栋.论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5-47. 课程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载体之一,是文化筛选的结果,也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因素[1]。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凸显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作用。基于地方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地方文化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的重要途经,更是地方区域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途径。1依托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意蕴1.1 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本土价值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中国与朝鲜边界,具有丰饶广袤且独特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长白山的火山地貌景观和植被垂直景观是首批纳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长白山曾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多次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长白山是吉林省自然资源的重要宝库,还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1.2 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价值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貌、森林生态系统、满族文化等都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现存并且发现的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和医学价值的植物有106科333属613种”[2]。这些资源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展现形式均可适当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之中。学生对长白山特色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学习对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总之,长白山特色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校本价值,“有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形成”[3]。2依托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路径2.1 坚持协同建构,确保课程规划的整体性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蕴含丰富且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是学生、教师、课程和环境等课程因素相互协同的过程”[4]。协同建构校本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课程规划的整体性。长白山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始终围绕国家的整体性培养目标,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线,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使命,体现素质教育的改革导向;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三级课程资源,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其次,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校本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学生整体的学习需求”[5],考虑学生培养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既要有基础性课程,还要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课程,确保课程结构清晰有序、层次分明,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需求。2.2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校本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转化为教育资源。从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需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应重视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剖析其具有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筛选和敲定核心和关键的教育内容。其次,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明晰不同教育内容反映的教育价值不同。最后,对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应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性、标志性特征[6]。2.3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研发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的关键是专业建设,而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挑战莫过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7]校本课程建设的内涵包括课程规划设计、课程方案的落实和课程项目的评价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宜性等特点,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教师是影响校本课程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条件。对此,长白生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点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对课程资源筛选、分析与整合的能力。长白山蕴含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但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适合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中。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筛选、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捕捉课程与学生之间生长点的能力,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同样资源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内容应存在差异。最后,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执教能力,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热情,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培养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学生。2.4 构建多元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构建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提升校本课程的教育质量。应尊重和重视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坚持多元的评价体系,秉持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让地方区域文化和资源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来源。要重视长白山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为学生创造体验、操作和评价的机会和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评价不同,地区校本课程的评价应侧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经验的梳理和整合。3结语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效落实以及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校本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学者和学校深入辨析和研究的内容。地方校本课程具有传承地方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等功能,基于长白山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施校本课程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开发。[参考文献][1]袁凤琴.论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及原则[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25-229.[2]刘丽杰,尹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J].新农业,2020(4):31.[3]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5-226.[4]郑志生,邬志辉.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审视及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8):53.[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6]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5-8.[7]曹海敏,储丽琴,郭培栋.论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5-47.

文章来源:长白山诗词 网址: http://cbssc.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6899.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中国文学论文_诗词点名术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长白山诗词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